廣義上是研究符號傳意的人文科學,當中含蓋所有涉文字元、訊號符、密碼、古文明記號、手語的科學。可是,由於含蓋的範圍過於廣濶,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學中並未得到重視,直至結構主義在二十世紀下半期興起,以《Tel Quel》雜誌為號召的哲學家,為了反對讓保羅·薩特的存在主義,則大量引用俄羅斯在共產革命前的一系列,有關符號在文化上的再現過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現當今所指的符號學,要算到一九六零年代。
現代符號學另一個強大的源頭是世紀初瑞士語言學泰斗索緒爾的教學講稿 《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將符號分成 意符 Signifier 和 意指 Signified 兩個互不從屬的部份之後,真正確立了符號學的基本理論,影響了後來李維史陀和羅蘭·巴特等法國結構主義的學者,被譽為現代符號學之父。
索緒爾符號學的特點:
單一符號(sign)分成一:意符(Signifier)是符號的語音形象;二:意指(Signified)是符號的意義概念部份。由兩部份組成的一個整體,稱為符號。
意符和意指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武斷性(arbitrariness),沒有必然關連。例如英文中的 "tree" 的發聲及串字組合,因約定俗成的習慣被指涉為 "一種以木質枝桿為主體的葉本植物" 的概念。皮爾士是較先提出符號學理論的學者,在此,先以他的理論來論述 。
皮爾士認為符號可區分為
1.「指標」(signal)
2.「肖象」(icon)
3.「象徵」(symbol)
指標性符號:是與指涉的事物有直接的關聯,例如煙是火的指標,打噴嚏是感冒的指標,交通號誌小綠人代表行人可穿越斑馬線。

肖象性符號:指的是酷似其所指涉的物體,在視覺符號上可以是相片中的人物,或是男洗手間和女洗手間門上的菸斗和高跟鞋,也是一種肖象。
象徵性符號:是與指涉物體的關係,是一種慣例、約定或規則,「2」這個形狀代表「雙」,和羅馬數字「Ⅱ」,都是文化裏約定成俗的一個規則,李小龍在中國人眼中被視為英雄,但在外國人眼中他代表暴力。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AC%A6%E8%99%9F%E5%AD%B8&variant=zh-tw
解開網路符號的密碼: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5/65-08.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